资讯

公司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信息
window 8:消失的开始
出处: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霍光 马文方 霍娜 张乔

  it’s a new start!

  windows 8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pc诞生之初,是技术精英的代表。dos的命令行清楚地表达出了这样的信息:我是神秘的,能够操作我需要具备无比的自信和才华。

  windows真正让pc走向了个人。在过去15年间,windows以其相对直观又丰富的界面逐渐让pc走向普及。

  然而,面对新的移动计算时代,windows一度显得廉颇老矣。“刚设计windows xp的时候,那是很长时间以前了,连开机菜单的创建和设计,都是从那个时代的计算环境出发的。” 微软windows与windows live事业部的总裁、windows 8之父史蒂文?辛诺夫斯基(steven sinofsky)如是说。

  过去两年,如潮水般涌现的移动设备,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威力。“今天的世界,我们周围的计算设备总是联网的,无论是pc还是移动终端。我们生活在一个通信的世界中,我们不只是在创建文件,还在不断地进行通信分享,和他人交互。”steven表示。

  虽然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层出不穷,但是困扰人们的是,这些设备并不能很好地提供人们所需的全部计算功能。

  通信用手机、娱乐用平板、办公用pc,一个用户需要携带3台不同的设备才能应对所有需求,这是一个过渡时代的印记。

  随着屏幕左下角小小的“开始”按键变成了左上醒目的“start”,windows 8昭示着一个新的融合的时代的开始。

  融合,意味着硬件之间的融合。通过种种独特的设计,硬件的适应性增强了。一台硬件,就能在办公与娱乐、固定与移动等不同场景中提供优秀的使用体验。

  融合,意味着应用之间的融合。通过开放的接口,不同应用之间能够快速交换数据,协同工作如同一个整体。同时,用户能够在不同设备上无缝连续地使用同一个应用,无需担心数据、版本的问题。

  融合,更意味着计算与生活的融合。在设备和应用融合的基础上,从前彼此孤立的工作、娱乐、学习开始被贯通起来,无论是在何种场景中,计算都在背后提供无形的支持。

  windows 8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在windows 8的支持下,多种形态的硬件、应用会迎来一次新的爆发。硬件和应用的爆发又将让计算进一步普及,直到人们已经离不开计算又感觉不到计算,如本能一般利用计算。那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计算如呼吸一般自然的时代。

  多硬件设备融合的催化剂

  移动计算使得硬件设备必须相互融合,但操作系统的局限让这种融合很难实现。windows 8创新之处就是它提供了硬件融合的可能性,并促进了一系列硬件创新。

  “windows 8是迅捷的、顺畅的,在设备上不需要做出妥协的操作系统。” 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ralph haupter)用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windows 8最重要的意义。在移动计算的驱使下,手机、平板电脑、传统pc等硬件设备的融合已经势在必行,而windows 8正是硬件设备融合的催化剂。

  在windows 8之前,所有操作系统要么是针对移动设备设计,重视易用性、直觉体验而放弃了办公效率的提升;要么是针对工作场景设计,虽然具备操作的高效和精准性,但需要用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虽然有硬件厂商尝试制造一台能适应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设备,例如为平板电脑加入键盘元素,但受限于操作系统的特性,这些设备很难得到广泛利用。

  “windows 8实现了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之间的融合。”谈到windows 8,steven表示,在设计windows 8之初,微软就从传统的思路中退后一步,针对新的应用场景、新的个人计算设备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将windows进行了创新的重塑。这种重塑不仅仅让它能够在不同设备中提供一致的跨平台应用体验,更让兼具不同特性的新计算设备的出现变得可能。

  要真正做到硬件设备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融合需要涵盖不同操作方式的融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融合,乃至为不同的应用提供最适合的硬件支持。用户喜欢触控的直观,又不想舍弃键盘的高效;在工作场景中需要性能和扩展能力,在移动场合需要适合手持使用;撰写文档、发送邮件时需要私密性,与人分享影像资料时又需要灵活共享。

  windows 8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应用方式的可能,从而促进了不同计算设备之间的融合。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都是pc,一个靠键盘输入,一个靠触控输入,windows 8让两者合二为一,不需要做取舍。”谈到windows 8的新界面,steven表示:“用户希望通过一个符合直觉的自然界面快速在应用之中移动。我们要在直觉性设计的同时,保证用户不需要做出妥协。用户可以用鼠标的移动来实现应用的切换,也可以通过触控来进行。”

  windows 8的这一特性直接影响到了计算设备的硬件设计。在此之前,采用触控设计的平板电脑和采用键盘鼠标输入的pc之间有着一道鸿沟。触控的特点是简单易用、符合直觉,但触控缺乏精准性,可实现的操作方式也有限,要求用户界面直观并有一定容错能力;键盘鼠标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并通过大量快捷键提高工作效率,但需要学习才能掌握。虽然很多厂商试图为平板电脑加入键盘或为笔记本电脑加入触控,但缺乏操作系统的支持,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随着windows 8的发布,融合触控和键盘的产品迎来了爆发期。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 vaio产品部总监滝川英俊表示:“本季的vaio新品是基于windows 8以及触控功能开发的。”华硕推出的包括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和双模式电脑在内的一系列产品都加入了触控屏。键盘底座的设计出现在三星、acer等多家企业产品中。触控的自然体验和键盘的高效终于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在融合了键盘和触控的基础上,windows 8让移动设备能够更好地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中灵活切换。

  “变”是一系列新计算设备的主题。正像steven所说:“windows 8的出现,激发pc的形态设计涌现出了新的潮流。”应用各种转轴和连结部件,联想的yoga、索尼的duo 11、三星的ativ smart pc等一系列硬件设备都实现了键盘与触控的有机结合,让用户能够便捷地在触控和键盘两种输入模式之间切换,同时无论在哪种模式下,都具备良好的操作体验。这些可看作“变形本”的产品某种意义上可称为tablet pc这一微软提出的理念在windows 8推出后的浴火重生。移动和娱乐时,它是一款平板电脑;办公时,它又成了一台pc。用户无需携带累赘的多台设备或种种外设,就能在两种形态间快速切换。

  当计算设备能够在多种形态中演变时,它就能适应更多的场景。windows 8与网络的完美结合,也让计算贯穿生活成为可能。例如,折叠一体机可以在书房高强度地工作,也可以搬到客厅成为娱乐中心;变形本可以用来在会议室演示文件,也可以用来在地铁上阅读电子书。而与云的连接,又可以让人们通过微软账户,在这两台设备间无缝地切换正在进行的应用。

  “windows 8结合了触控和键盘输入,提供了随时联网的能力,这让它跨越了各种终端设备的类型,这种全线的终端会让采用windows 8的‘新pc’成为时代的宠儿。”steven的宣言铿锵有力,“windows在世界上有十亿多用户,有windows 8之后我们再进入下十亿个用户!”这种底气,来自对未来的准确评估。windows8将以其特性推动硬件的融合,并在硬件融合的时代中,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新的突破。

  无缝应用的开始

  随时在不同设备上连续使用同一个应用,有大量应用来丰富娱乐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所有应用高度整合,协作如一。这是windows 8的设计初衷,也是无缝应用的开始。

  用起来的效果才是硬道理。衡量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平台成功与否,除了看这个操作系统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看跑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如何,包括应用的量、质量、易用性。

  用户为王是颠仆不破的真理。it消费化趋势下,谁能吸引、留住用户,谁能让用户在各种应用之间,设备之间,办公、娱乐、生活之间无缝地处理事务、解决问题,谁能带给用户更轻松、易用、顺畅的体验,谁就将成为市场最终最大的赢家。

  无缝应用,人们渴求已久:一方面,就像办公文件一样,人们会希望同一应用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都能用,且是无缝、连续的应用,比如,我在乘地铁上班的路上,在智能手机上对一文件做了批注,到单位后还能在笔记本上接着修改;另一方面,人们也会希望一个移动应用程序在windows平台上能用,在安卓和ios平台上也能用;另外,人们未来更会希望与“我”有关的应用,比如邮件、即时通信、社交工具是真正融合在一起,不只是界面的整合,而是软件接口、后台数据的全部整合,这样联系起来更容易,操作更简单,功能更丰富。说到底,就是应用要更简单。

  应用的扩展、丰富和优化也是windows 8最关注的方面。steven介绍:“windows 8是随时联网的,集成了微软云存储应用 skydrive、bing搜索等应用,能让人、文件、应用和信息随时保持连接。启动windows 8之后,你可以用微软账户登录,通过存储连接分享你的状态和信息,可以用日历的功windows 8可以跨越多个终端平台,无论是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平板电脑还是微软的surface,,用的都是同一操作系统,而开发者可以使用相同的开发工具缩短其开发流程。微软在“云+端”的整体战略中,要更加独特、更加完善地提供跨越“n屏+云”的无缝体验,windows 8无疑是“端”这方面的核心利器。移动计算大势下,windows 8 能否改变个人计算市场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计算何去何从

  人们都看到苹果智能手机iphone的辉煌,却很少有人知道20年前苹果曾经在手持设备上惨遭滑铁卢;今天,人们大都看到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的发布,却很少有人记得10年前微软曾试图通过tablet pc平板电脑把以台式机为主的个人计算推向移动。

  今天的成功源自过去的尝试和挫折,要想把握个人计算的发展脉络,同样可以从历史中找到规律。

纵看产业发展

  在创新经济学看来,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200多年历史进程,可以简洁地概括为由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信息技术这5种主导技术所驱动。这些主导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性和对市场乃至产业格局的颠覆,新的主导技术经由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从而增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主导技术的颠覆力度并非取决于技术性能,而是取决于新技术的扩散范围和扩散速度。纵观计算市场的发展,主流计算设备的形态经历了从主机、小型机到pc机,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过程。如果仅从性能上看,的确一拨不如一拨,但产品形态的每一次变化都促成了计算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扩散。

  回到个人计算这个主题。个人计算的历史发端于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1969年,日本计算机器公司找到当时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存储器的英特尔公司,希望英特尔为其新一代计算器busicom 141-fp设计12块芯片。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仅用4块芯片就解决了问题,即4004微处理器+用于程序存储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数据缓存的动态随机存储器(ram)+用于i/o控制的移位寄存器。

  这一9001cc金沙的解决方案的意义在于通过微处理器不仅大大简化了硬件,同时也通过嵌入不同的软件增强了硬件平台的灵活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全球首款微处理器,4004微处理器让整个it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天地,而不仅仅是个人计算。

  到了1972年,位于硅谷的施乐parc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台个人电脑alto。汇集了鼠标、图形用户界面、网络、所见即所得技术、面向对象语言等诸多原创技术的alto电脑对后来的苹果乃至pc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形之下,1981年ibm推出的pc,其最有价值的原始创新已非技术,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即基于开放标准的规模化生产。这种水平划分的商业模式不仅成就了pc产业的辉煌,而且成全了微软、英特尔以及众多零部件和整机厂商。

  从用户角度看,pc是第一个通用的个人计算平台。通用计算平台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支持足够多的应用,二是售价尽可能低。pc因为具备这两个特点而迅速普及,而苹果电脑则始终属于非主流。

  1982年,康柏发布了首款便携式电脑portableⅰ。重达12.7千克的portableⅰ笨拙地把个人计算带入移动领域。

  此后,一些厂商相继在个人移动计算领域进行了探索,较为有名的有:苹果于1993年发布了名为“牛顿”的全球首款手持计算设备,国家半导体公司2001年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平板电脑webpad,微软于2002年分别发布智能手机系统平台windows mobile 2002 for smartphone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tablet pc。

  正是因为这些探索,才让很多人在对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抱有敬意的同时,对其技术的原创性不屑一顾。退一步说,即便是这些探索具备了iphone或ipad所有的产品特点,依旧不会成功,因为那时还没有宽带移动通信。

  苹果的创新更多体现在整合上,它将多项技术、3g、云计算、应用商店整合成一个生态系统,将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提升到生态系统的竞争。从用户角度看,乔布斯对用户体验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iphone和ipad硬件的垂直整合,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一般而论,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提高知识复杂度的过程。为了有助于理解个人计算系统从pc的水平划分走向移动时代的垂直划分,笔者曾于去年在《马氏定律》一文中谈到:企业发展之道在于不断地将复杂性封装在其产品或服务中,并且通过接口的开放与外部互联互通,前者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后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洞察个人计算未来的发展,只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量:在用户需求上,将从移动计算上升到无处不在的计算,即普适计算;那时,作为主导技术的信息技术扩散范围已经最大化,接下来只是在计算密度上即计算设备的多样化上作文章;二是个人计算技术的复杂性将会完全屏蔽在产品和服务中而不会打扰用户,这就是普适计算的最高阶段平静计算,也是个人计算的终极。

  横看市场竞争

  现如今,移动计算市场上各种计算设备层出不穷,但究竟谁能成为主流设备呢?还是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ibm在1981年推出pc之前,apple ⅱ、天狼星等多种个人计算设备早已在市场上先入为主,但pc最终成为个人计算的主流,在于其具备通用计算平台的特质。继而,笔记本电脑又取而代之。事实上,笔记本电脑解决的是用户在移动之后而非移动过程中的计算需求,严格意义上说,笔记本电脑只是便携的通用计算平台。

  随着用户对移动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通用移动计算平台势必会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个人计算的主流。

  无论是从发布历史的“悠久”和产品类型的多寡看,还是从市场的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说,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远超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甚至连微软首席战略官去年3月在澳大利亚也对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将成最个性化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将成为便携式桌面,他不认为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平板电脑的生存空间。

  为此,笔者在《通用计算:平板电脑威力所在》一文中表示,智能手机凭借用户可以自行装载多种应用而击败功能手机,但智能手机由于屏幕尺寸所限,难以满足用户对视频和图像方面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智能手机只能成为移动计算的准通用平台。从移动计算通用平台的标准看,唯有平板电脑才能胜任。平板电脑向下侵占智能手机的领地,向上掠夺笔记本电脑的市场。

  平板电脑要想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个人计算的主流,还必须强化其通用计算的潜在优势。如今,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在平板电脑的市场营销上,都在刻意强化平板电脑的消费市场应用,诸如无论三四岁的孩子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拿过平板电脑就会用。

  原本平板电脑市场已经被苹果ios和谷歌的android两大生态系统挤得满满的,但由于苹果和谷歌这种囿于消费应用的产品战略破坏了平板电脑的通用性,也为微软进入移动计算敞开了大门。

  近日,windows 8发布时强化了融合的概念,还原了平板电脑在消费和商用领域“一剑走天下”的通用特质,也为微软挤入平板电脑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一基础是否牢固,有待于苹果和谷歌是否能知错就改。这对于谷歌来说并非难事,但乔布斯的偏执融入其文化中的苹果会认错吗?

  如果说苹果的ipod和iphone分别颠覆了唱片和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那么,windows 8的问世,应该是pc产业格局和硬件企业商业模式遭遇颠覆的开始。

  链接:windows 8 你怎么看

  英特尔ceo欧德宁:

  “这是一个分水岭式的事件。事实上,它跨越了传统的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在两者之间提供了多种混合设备,真是非常强大。它允许在硬件端真正发挥创造力,这是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做到的。”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旭东:

  “pc的发展是沿着硬件的单一维度进行的,pc厂商的创新紧紧依赖上游厂商的创新。windows 8使pc厂商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例如产品形态的创新。同时,windows 8若获得成功,也比以往更依赖终端厂商的创新。它是一个需要融合形态的产品才能体现优越性的操作系统。这也是与前几代windows操作系统最不同的地方。”

  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

  “windows 8面临的挑战很大,由于采用了新的界面和交互方式,用户需要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用户或许不习惯。微软的机会是将windows的一些传统‘优质资产’更好地与pad和手机结合。比如,以office为代表的企业办公应用就有足够的用户基础,很可能成为windows 8独特的产品优势。”

  人人无线总经理吴疆:

  “windows 8非常注重与社交网络的融合。它代表了一种趋势,sns将会成为各平台的标配元素,这对于人人的移动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过去的十年里,pc是必需品,移动设备是奢侈品,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来临,pc和移动正面临换位,用户会逐步迁徙至移动平台,产品则需要由重变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