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7月百度旗下主打知识管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办公平台的高调登场,与2019年年底阿里推出的文档与知识管理工具,软件市场又掀起一阵”知识管理“热潮。作为拥有超30年底蕴、一直潜心研发知识管理软件的会博通企业,见证了知识管理行业的潮起潮落。
总体而言,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
起步期——理念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这个词进入中国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总统克林顿施政期间“知识经济/新经济”的盛兴,中国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知识管理”这个泊来词。此阶段以高校、研究院学者为主导,重在理念讨论,还谈不上企业及组织真正的应用;
上升期——技术阶段(2000年~2005年):以ibm lotus、微软、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等倡导为主,由于这些国际顶级的服务商或软件开发商知识密集特征比较明显,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用非常明显,加上信息技术掌握程度高、贴近客户等先天的优势,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可以作为切入点,期望开拓未来业务新空间。此阶段以软件及服务商为主导,重在系统功能实现方面,国内一些领头羊企业(如会博通、联想、tcl、三九、移动等)开始尝试导入知识管理进行实践;
狂热期——内容阶段(2006年~2010年):在突破技术问题之后,国内的领头羊企业通过实践,逐渐加深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业务和经营管理需求,反思走过以往走过的道路,感觉需要规划基于支撑企业战略的核心知识和资源。这相当于知识资源的原始积累阶段,欲了解自己核心的“know how”并制订获取的行动方案、建立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及组织所关注的问题。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这个修炼内功的入门过程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慢热期——应用阶段:一些通过上面入门修炼的企业才谈得上通过知识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回归到以员工为核心、指导工作实践的本源。当企业已经有了大量可以重用的知识,伴随企业共享知识文化的形成,员工通过重用知识尝到甜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价值,这时候就是见效收获的时节。所以,知识管理既不是单纯的管理改进项目,也不是单纯的it建设项目,知识管理本质上应该实现“管理”、“it”及“人才”提升的相互融合,“管理”引导“it”,“it”固化“管理”,实现“人才”评价、“管理”内容和“it”形式的统一。
回顾过去,知识管理在中国悄然发生着变化。目前中国的知识管理已经渡过了炒作的阶段,企业和组织已经步入理性思考和实施阶段,正处于一种“慢热”的状态。许多企业经过漫长的思考和酝酿,开始下定决心启动自己的知识管理项目。在尘埃落定后,大家强调更多的是务实和创新,同时更加看重知识管理前期导入的整体规划和后期实施的持之以恒及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