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数字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既有其共同点,也有着一定的差别,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适合本院校需求,又可在最大范围内共享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教育信息数字化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的必然趋势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千兆网、万兆网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各种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的技术平台,而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是院校教育的有效拓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金沙1005的技术支持。当前世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所谓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学制、专业、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根本,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关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反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成就。本世纪中期出现了教育传播学、应用传播理论与技术研究探索人类的教育活动,阐发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它涉及教育的结构与模式、教育设计与组织形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等等。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项革命性的内容,就教育手段而言,现代教育已从传统的电化教学向无纸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网络技术,依靠一定的技术平台,制作网络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已为国内许多院校所应用。同时,通过实时传输技术,将课堂教学搬上网络,建设开放式的教学课程,这就使得网上的教育资源信息量剧增,使教育形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2、适应现代教育规律,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必然。现代教育技术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交互式是21世纪教育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教育技术的发展将给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因此,高校如何运用教育规律,探索适应社会对高层人才的需要,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知道,无论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如何定位,但其课程的开设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具有通用性。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又非常适合通过建设网络课程的形式来实现,从而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应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其培训模式千差万别,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应用型与研究型两种人才模式。一般而言,本科以下的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而研究生以上的教学一般以研究型人才为主,但部分专业也必须突出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向学生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通过建设适合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层次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公共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保障力度
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除依照学科专业的要求进行组织外,还必须以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公共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保障水平。
1、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促进学科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根本保证。公共信息资源是指为各种学科专业、不同课程所共有的,具有共享意义的资源体系,这类信息资源可以根据学科领域来建设,也可以根据其表征体系来进行组织,只有具有一定量的公共信息资源,才能推动学科资源的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建设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素材来完成,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可以定义为素材层面上的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这些素材可以为开发建设专业素材,建设网络课程提供最基本的元数据。建立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实际上就是通过建立知识资源与管理系统,把教员分散的知识变为单位的系统知识资源,然后在通过宽畅的知识通道,再为人人所共享,反过来又变成教员的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这是一个的过程。
例如,一个教员在组织一门课程的教学,往往需要本专业其他教员的相关经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例和案例,才能设计出一门完整、内容丰富,生动和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而这些知识和资料不可能被一个或极少教员所拥有,如果没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如果建立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体系,实现了知识共享,就一定会方便容易得多了。
2、强化教育技术部门的职能,加强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力度。公共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个涉及高校各教学单位的系统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依靠教育技术部门来进行,即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与组织机构来全面实施公共资源建设。应坚持以教育技术中心为主体,统一协调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强化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保障力度,并根据学科建设和调整的趋势,将资源建设重点放在特色学科的建设上。通过统一的领导与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来统领全校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合本校教学需求的教育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
3、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依托于学科力量进行。公共信息资源建设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学所广泛应用的资源体系,如何适合学校的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依托于学科力量,也就是通过与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的通力合作,进行专业资源的建设,依靠建设完成的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将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适应各专业、各类课程所需要的有机体,这样才能使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牵引,努力建设具有政治理论学科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
近几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新军事变革,贴近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贴近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首先,在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充分反映、积极服务于我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三个贴近”为标准,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力求建设一个符合我院教学需要,反映我院学科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使我院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不仅能够为本院教学服务,还能够成为全军政治理论教学和军队政治工作学教学的信息资源基地。其次,在教育信息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上,对符合“三个贴近”标准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集中精兵强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力争出精品。第三,对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出了“新、快、军”的建设要求。所谓“新”,是指及时吸纳采集与我院学科建设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员、学员能够获取各专业领域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所谓“快”,是指信息资源更新快,始终跟踪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的信息,使整个资源体系动态发展,充满活力;所库存“军”,是指建设中贴近部队建设实际,大量采集整理与部队建设和军队院校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力求更好地为院和部队建设服务。目前,我院已初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我院各学科专业,为教员利用先进手段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也为学员的学习成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对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上,一方面鼓励教员将多年来搜集到的大量教学素材提交到多媒体资源库中,并把多年来已建成的信息化多媒体数字资源,按照规范的标准整合到“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上来,同时发动广大教员和研究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教育技术中心和各专业系(部)有计划地集中采购相关学科内容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资源;另一方面将网络课程的开发作为“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来抓,发动教员将以往试行开发的网络课程,按总部要求配发的系统平台的规范标准进行重新设计和提交,并鼓励任课教员积极申报并经院、部批准立项开发新的网格课程,教育技术中心积极组织并参与各部门网络课程的开发、指导和帮助教员解决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十分注重将已建成的资源系统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专门下发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网络课程教学计划,并将课程信息化程度纳入年度优质课程评比的条件,颁发一系列有关建设、应用、管理和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把教育信息化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明确工作目标和相应的工作激励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基础,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与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有所不同的特殊的一面,高等院校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教育信息数字资源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本院特点,适应各层次、各专业培训需要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出贡献。
知识拓展:
会博通是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文件、档案知识一体化管理软件,既是,全面符合国家行业以及主管部门的规范与要求,可综合管理学校的校庆、行政、党支、教学、教务、教科研、基建、设备、仪器、财会、学生、教师、教职员工等各类学校档案,并可依教职员的工作职责授权管理和利用档案体现学校自主管理的灵活性,教职员通过手机,即可随时依权限查阅学校各类档案资料并在线安全阅读参与评价、互动让学校实现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职工层面以及学生层面档案“四位一体”的精准管理。